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聚焦课堂 > 正文

[录像三个一]《故乡》 (董新苗)

发布时间:2013-12-05 16:06:17   来源: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实验中学 董新苗
师:阅读一篇小说就如同认识一个人,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与他相知交流。上节课,我们感知了小说《故乡》的内容,通过争论,明确了小说的主人公是闰土。这节课,我们就来合作探究,共同赏析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来描写闰土的?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写闰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写闰土的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的句子说一说?
挑生读划出的句子,并让学生不断补充,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态
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
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
4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现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9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
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生活态度
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
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师:闰土前后发生极大变化,你从中看出闰土前后怎样的性格?
生:少年闰土: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可以看出他健康壮实。
生: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可以看出他饱经风霜
生:少年闰土: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可以看出他活泼机智
生: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含糊,显得迟钝而麻木。可以看出他迟钝麻木
生: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生:中年闰土: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与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却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师小结: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
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写法,从外貌、动作、语态、对我态度、对生活态度等方面写出了二十年前后闰土的变化,请同学们说说,闰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生:我认为闰土最大的变化是对“我”态度,二十年前,他来到“我”家时,“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时候,便和我说话,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告诉我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等很多希奇的事;当年分开后,他还托父亲送我贝壳和鸟毛,说明当年他和“我”的关系十分友好、非常融洽, 闰土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二十后,再次见到儿时的朋友“我”时, 他却恭敬地叫“我”“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这说明了他对我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对小时候的朋友已经产生了感情的隔膜了。
师:闰土的出身和“我”的出身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我”是少年,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小孩。
师:什么是忙月?
生:短工,闰土是“我”家短工的孩子。
师:一个是少年,一个是短工的孩子,身份差别很大,为什么当年他们却相处得那么融洽?
生:我想,两年人都是小孩,小孩之间有共同语言,很容易沟通,就玩到一块了。
生:因为他们年纪都很小,没有大人们的那么多想法,两个人思想都很单纯,没有上等人、下等人的尊卑贵贱的思想。
师:两位同学说得好,同学发现没有,他们俩的发言,都从同一角度、运用同一种方法来分析问题。
生:都从小孩的性格方面。
生:我认为,他们都从小孩心理角度来说明的。
生:都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
师:对了,两位同学都从儿童的心理方面去分析原因,采用的就是我们常讲的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生:从课文中提供的信息,闰土很能说,滔滔不绝向我介绍了我所不知道很多的有趣的知识,描述了看瓜、刺猹的情形,在“我”的心目中,闰土简直就是一个小英雄形象,“我”对他崇拜得不了,所以,“我”十分愿意和他相处。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这是用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法?
师:老师太高兴了,同学们学得太灵活了,都把我们在以前学习课文中归纳的学法,灵活运用到阅读理解中来了。正如大家所说那样,虽然“我”和闰土的身份不同,“我”闰土还是建立起了纯洁无瑕的兄弟般的友谊。这次“我”回故乡,见到兄弟般的闰土时,他对“我”的感情却产生了隔膜。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我认为是因为穷苦困窘的生活造成的,闰土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我”,还能和小时候一样和“我”称兄道弟吗?
师:联系生活来分析,很有道理。
生:是封建等级观念、尊卑贵贱的思想的毒害的造成的。
生:闰土最大的变化是对生活态度的,我认为。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热爱生活。而当“我”母亲让中年闰土挑东西时,他却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说明他对现实失望了,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了。
师:为什么从他挑香炉和烛台这件事中,可以得出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了,对现实失望了的结论呢?
生:闰土挑了香炉和烛台这件事,表明了他信奉的是迷信,他将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身上,而不把希望寄托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上了,也就是说他对现实已经麻木了,对未来只有迷信了。
师:同学们能说说,是什么原因使“我”和闰土这对小时候的兄弟般的朋友已经产生了感情的隔膜,又是什么原因使的精神变得麻木了?
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使闰土由当年的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麻木迷信的木偶人,是封建等级观念毒害,使“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冷漠、隔膜。
师:前面的同学在发言时,曾说过闰土这个形象起到表现主题的作用,那么闰土这个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生:闰土这个形象闰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师:对,本文通过对闰土性格的变化形象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精神的压抑和毒害。既然写闰土这个形象已经表现小说的主题,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
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求你给杨二嫂名字前面加个定语,大家准备分别给青年杨二嫂和中年杨二嫂加上什么定语?
生:豆腐西施杨二嫂和圆规杨二嫂。
生:漂亮的杨二嫂和老丑势利的杨二嫂。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杨二嫂的势利?
生:课文中杨二嫂来我家的目的是捡便宜来的,“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为了达到捡便宜主这个目的,她用了心计,使了好几招。
师:你是说杨二嫂是用了心计,使了招数来讨便宜的,能说说她用哪几招吗?
生: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同我套近乎,用亲近的关系讨要东西,这是她耍的第一招; 当讨东西不成,便使出第二招,无中生有的造“我”的谣说“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师:从她所耍的这两招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二嫂是什么样的人啊?
生: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杨二嫂性格泼辣、尖刻、势利。
生:还表现了她的自私、贪婪的性格。
(还有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你好像有话要说,是有不同意见发表,还是对刚才的同学发言有补充?
生:杨二嫂还有一招,他还没提到。
师:好,你说说?
生:课文83自然段,写到的杨二嫂 “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她诬陷闰土,并把这当作功劳,乘机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师:前面的同学把杨二嫂的前两招分别叫做套近乎、无中生有的造谣,你能说说杨二嫂的这招叫什么?
生:叫……,我还没想好。
师:同学们能给杨二嫂的这招起个名吗?
生:贼喊捉贼。
生:我认为说贼喊捉贼,不够准确,闰土怎么是贼呢。应该叫说是:诬陷好人。
师:她诬陷哪个好人?
生: 闰土!
师:为什么说杨二嫂诬陷了好人闰土呢?
生:因为灰堆里的碗碟不是闰土埋的?
师:你有什么理由说不是闰土埋的吗?
生:有,课文中,“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结果,闰土只挑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还有草灰。如果,他想要碗碟,他可以挑呀!
师:对!如果闰土要碗碟的话,他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杨二嫂说闰土在灰堆埋碗碟是诬陷好人闰土。分析到这里,我们能不能回过头来前面我提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生: 我想,这也是一种过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
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故乡人与“我”感情上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
师:几位同学说得好,作者塑造杨二嫂的作用有三:第一,以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突出闰土的淳朴诚实;第二,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两条外,还有第三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为了抒发了对当时的现实社会的不满。
师:通过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作者想说明什么问题?
生: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生:突出封建等级观念对人毒害。
生: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小说的内容更加熟悉,而且了解了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故乡前后景色对比,突出农村经济日益凋敝;闰土形象的前后对比,突出农民生活日趋贫困;我和闰土前后关系的对比,突出封建等级观念对人毒害;总之,通过对比,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情感。
 
 
课后反思
故乡一文篇幅长,内容多,教学中不应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对本文的教学我突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突出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进行教学,上完之后,却发现还有很多不足,现总结如下:
1、朗读的真正作用体现不充分。
2、教师教的时间有些长了,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或合作探究。比如分析了闰土的形象后,帮助学生总结分析人物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分析杨二嫂,放到了教学再设计中。
3、课堂提问有效性不强。
4、学过一篇小说后应该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如:学习小说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针对以上种种不足,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与改进,在反思中醒悟,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
 
 
《故乡》第二课时教案
实验中学 董新苗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表达的主题。
2 通过对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领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
3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中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突出一个“变”字,理解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根源。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阅读一篇小说就如同认识一个人,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与他相知交流。上节课,我们感知了小说《故乡》的内容,通过争论,明确了小说的主人公是闰土。这节课,我们就来合作探究,共同赏析闰土这个人物形象。
二、      分析人物形象
1、鲁迅先生是怎样来描写闰土的?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文中写闰土的句子。
 学生交流,完成表格。
2、你认为少年、中年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
3、看着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变)
4、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少年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画出相关语句。指名读句子。
5、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靠辛勤劳动最起码能吃饱穿暖,闰土用他松树皮似的辛勤的手只想养家糊口,这过分吗?可是, “非常难……木偶人了。”此时,你似乎看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6、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源在哪里?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对人的精神毒害。)
7、曾经在圆月下充满生气的小英雄就这样被“吃人”的社会扼杀了。你的心情如何?(沉痛……)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
8、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分析杨二嫂的形象。探究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讨论并归纳:因为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三、理解文章主题
通过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作者想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小说的内容更加熟悉,而且了解了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故乡前后景色对比,突出农村经济日益凋敝;闰土形象的前后对比,突出农民生活日趋贫困;我和闰土前后关系的对比,突出封建等级观念对人毒害;总之,通过对比,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情感。
四、作业。
三十年后,宏儿和水生在故乡见面了,两人变成了什么模样,他们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续写一个片断。
 
 

 


上一篇:[录像三个一]25.1.1 随机事件(李莉)
下一篇:[录像三个一]《陋室铭》 (胡艳芳)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