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聚焦课堂 > 正文

[录像三个一]《醉翁亭记》 张洁

发布时间:2013-05-28 11:26:40   来源: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实验中学   张洁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假如给你一个机会做市长(出示课件),你会以这个城市的什么,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呢?(一生举手)好,天明,有请!
1:假如我是市长,我会以这个城市的安定、和谐为乐!
师:安定、和谐对哪类人特别特别重要?(生细语:百姓)对,这个城市的老百姓!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市长。早在一千年前,在风景秀丽的滁州小城,也有一位市长,当然,那时候最高长官叫太守”——欧阳修,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他作为滁州的父母官,又会以什么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醉翁所写的《醉翁亭记》。
 二、教师朗读,学生整体感知:
(出示课题,音乐起,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正音;教师朗读完课文后,全场响起掌声)
 三、赏析课文:
师:同学们,欧阳修作为滁州城的最高长官,百姓之父母,他以什么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呢?我们在课文中跳读一下,你能在哪段找到句子,来描述一下呢?
2:最后一段的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师:非常好!你抓住了哪些字?
2:乐其乐。
师:很好!(板书:乐其乐,给加着重号)我们看看,是谁?
2:应该是游人的快乐,这些宾客。
师:你的意思是,是游人,是快乐,对吗?
2:应该是。
师:哦,应该是!谁能给他确定一下呢?
3:我觉得,应该指的是滁州城的老百姓。
师:滁州城的百姓,好!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借助课下的注释,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课下注释,就是游人的意思。那么,这个(板书给第一个加着重号),第二个乐刚才同学已经说了,是快乐,第一个,该怎么理解呢?
4、应该是以点点点为乐的意思。(全场有笑声)
师:点点点……”,他这个点是指什么号?六个点的……
生(齐答):省略号。
师:省略号,很好!以谁谁谁为乐,很棒!
(全场再次有笑声)
师:我来写点点点。(板书……为乐)一个是动词,一个是什么词?
生:名词。
师:那我们来看看。滁州城的老百姓,游人嘛,出游的快乐,哪一段有所描绘呢?大声告诉老师,哪一段?
生(齐答):第三段。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三段。
师:这一段出现了很多字,同学们,老师朗读的时候,还是会注意的,有些读肯定些,有些语音会拉长一些,刚才老师读这一段的时候,把哪一句读得非常高?
生(齐答):射者中,弈者胜。
师:还有吗?
生(齐答):太守醉也。
:对,太守醉也!我们一起来一次,读出那种。(教师起读)苍颜白发……”开始。
生(齐读这一句,读得非常好)
师:很棒!那我们来看一看,滁州的老百姓出游的快乐,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姚远,有请!
5: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师:恩,你觉得有没有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出游的快乐?
5:负者歌,背着那么重的东西,还在歌唱。
师:什么叫途?
5:路上。
师:哎,一边走路,一边歌唱。还有吗?
5:还有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就是,老人弯着腰走,孩子们由大人领着走,就是说老老少少的行人往来不绝。
师:姚远,我非常欣赏你回答问题的方式。大家看,这么难的一篇课文,姚远回答问题为什么如此流畅而准确?她拿着一根拐杖,这根拐杖就是课下的注释。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大胆而自信,注释会很好地帮助我们回答问题。伛偻提携,老老少少的行人啊,还有负者,同学们,是哪一类人?(生小声答:年轻人,有力的人)年富力强的人。滁州的老百姓,给人感觉,都干嘛去了啊?
生(齐答):游玩,郊游去了。
师:哎,都郊游去了!老师听说,在欧洲的罗马,一到假日,全城都出去玩了。什么样的城市,老百姓会如此悠闲地,倾城而动地出游?说明这个城市的哪些特点呢?
6:和谐。
7:老师我认为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很悠闲,不用处理那么多的杂事,可以出去玩。
师:没有太重的负担,对不对?
8:还有就是,他们不会为衣食所虑,肯定都能满足温饱,同时也没有战乱。
师:非常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老百姓能够没有负担地出游,肯定是因为他们兜儿里……
生(齐答):有钱
师:哎,经济还不错嘛!所以,他不是一个人出去玩,或者一个阶层,而是老老少少。那我们来看看,滁州城的老百姓,非常开心地出游,作为太守的欧阳修,父母官,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会有怎么样的感觉?
9:我觉得他会非常开心。
师:非常开心,因为,是什么使得这里的老百姓如何和乐呢?和谁有关系呀?
生(齐答):欧阳修!
师:对嘛!太守,因为他治理有方啊!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他非常陶醉的心情,是哪一句呢?
10:是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太守醉也
师:你能不能读一下?
10:苍颜白发,颓(读成“tuì”音)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师:她刚才读这一句,读成什么然乎?
生(齐答):tuì
师:应该怎么读?
生(齐答)颓(tuí)然乎!
师:对,tuí,同时还有一个(板书:然),是什么意思?这么好的一个官儿,难道他很颓废吗?精神萎靡不振吗?
生(齐答):不是!
师:不是,那是什么的样子?
生(齐答):陶醉的样子!
师:很好,还有醉醺醺的样子!那个词翻译成什么什么的样子?
生(齐答):然!
师:让我们做一下笔记,非常重要的一个词(板书:……的样子)。在这一段中,还出现了一个字。刚才同学说到,宾客很快乐,太守在宴请他们啊,宴请的时候东西非常丰富啊,哪个
生(大声齐答):杂然!
师:杂然!一个字,点明宴请宾客的东西非常多,杂然,繁多的样子!所以,我们要学习方法,学习知识迁移。那,宴请宾客的东西多,会不会像有些官员一样,公款消费呢?不要紧,反正政府的钱!
11:不会。首先,我觉得欧阳修把这个城市治理得那么好,老百姓都是安居乐业的,是这么一个道理,老百姓越穷,官儿就越富。那么这个官员,老百姓生活得如此快乐的话,官员又怎么会忍心去剥削他们呢?那么,还会拿着政府的钱乱花吗?我觉得,欧阳修肯定不会这样的。
师:深层次的思考。正是因为百姓们的快乐与欧阳修的治理有关系,肯定不会的。天明,你来回答。
12:这个同学的思考非常细致,但是我是从另一个方面来回答的。文中这里说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也就是说,这个宴会上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于自然的,也就是说,不需要大家花费,只需要大家拾拾柴火,准备一下就是了。(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大家有没有听过天鹅般的掌声?高举你的手掌,让手的这个部分,超过你的头。来一遍,给天明一点天鹅般的掌声!(全班鼓掌)他结合课文回答,刚才的同学深层思考,两个一结合,就完美了。我们来看,临溪而渔,没必要去买啊,因为溪深而鱼肥啊,再看,酿泉为酒,这个泉水,是有香味吗?
13:甘甜!
师:甘甜,非常正确!结合课文意思,大胆猜读!泉水甘甜,酿出来的酒自然就……
生(齐答):清洌
师:清洌啊,一切都是……(生齐答:就地取材)所以,难怪欧阳修会啊!(板书,大括号)作为一个父母官,他辖治下的百姓(板书:百姓),非常地,怎么样呢?同学们给一个词语给老师。
14:安居乐业。
师:太棒了!安居乐业!(板书:安居乐业)所以他深深地感到自豪,更陶醉其中啊!同学们,滁州城,除了和谐的社会风气,还有没有什么,也让太守感到很快乐,非常地陶醉呢?
15:还有那个自然景色很美。在第二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它的那个四季都很美。
师:姚远,我想打断你一下,你从哪里知道这里写四季呢?
15:它后面说山间之四时也,四时就是四季。
师:四季就是四时,好!接着说。
15野芳发而幽香就是说,春天花开了,散发香气;佳木秀而繁阴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荫,浓绿的绿荫;风霜高洁,也就是风高霜洁,是指秋高气爽,水落而石出者,是说水位下降了,石头显现出来了。这里写的是四季的景色很美。
师:这个老师还怎么点评呢?掌声吧,给姚远掌声!老师很震惊,她能解释这个水落。我们说飞流直下三千尺,水落的景象我们见过的,但这里的水落,它不是指飞流直下,而是说水位下降。刚刚她说,秋天风霜高洁,老师想带领大家,认真地研读这一句,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什么季节?
生(齐答):秋天
师:洁,什么颜色?
生(齐答):洁白。
师:洁白形容还是
生(齐答):霜!
师:对!霜很洁白。然后秋高气爽,其实就是风高霜洁啊!(生也答了:风高霜洁)非常好!山间四时的景色。那么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景色呢?我们先不着急,把第一段第二段齐读一次,好吗?
 生齐读第一第二段。
师:最后一句读的时候,文言藏古韵,文言文的韵味,停顿节奏很重要。那最后的无穷要怎么读?我们的情感,音调,要往上还是往下走?
生(齐答):往上走。
师:(示范朗读一次)一起来一次!(全班齐读最后一句,效果好)有进步!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字,很难读懂,要注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第二声,我们平时读xuè,其实读错了。同学们,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啊!(教师边说边画板书,勾勒山的轮廓),老师很想把山水用最简单的笔画勾勒出来,但是,还是要请同学们帮忙。我们来看,作者重点写了滁州城那么多山中的哪一座山?
生(齐答):琅琊山。
师:琅琊山的风光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读出来?
16: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师:这是写山还是水?
16:水。
师:好,你读了水,我们就先说水。樱子,教一下老师,怎么画水。全班同学一起帮助樱子同学出谋划策,老师想把这个水画下来。就按照那个男同学的朗读,老师得抓那些词语,画出水的特点?
17:因为这个水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所以,这个水是从两峰之间倾泻而下的。
师:那你看看老师的板书,我要画在?
16:两山之间。
师:那我得画一条悬泉?小瀑流?还是?
16:倾泻而下,应该是瀑布。
师:,你的意思是,水流要稍微画得(学生齐答:大一些)?大一些。
同意吗,同学们?(大家点头同意)那我就画了啊,别笑我啊!(板书:勾勒酿泉瀑流)水出来了,潺潺,我们画不出来。你知不知道你们班还有哪些同学,能指点老师继续画?
16:刘婉。
师:好!刘婉,你指点一下我,画一下水上什么呢?我们的题目——醉翁亭。
1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这个亭应该在山泉的源头。
师:哦,山泉的源头,抬头看一下,刘婉,老师得画在这儿,对吧?(指着板书,生点头。)方位要画对,是吧?好!那我得把亭的什么特点要画一下呢?我乱画一个,画个圈儿行不?蘑菇状的亭子,行不?
17:我认为应该是四角翘起,翼然临于泉上。
师:什么叫翼然呢?我们刚学了怎么翻译?
17: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师:你的意思是,我得把亭子的什么画得翘起?
17:屋檐的四角。
师:好,谢谢你,我来试一下。(板书:画醉翁亭,亭角飞翘)像不像鸟张开翅膀?大雁南飞?(生点头同意)恩,好,那回头我们该把山说一说了。
18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深秀者,琅琊也。
师:描绘一下特点。
18:特点呢,首先是林壑尤美
师:壑,是什么意思?
18:沟。
师:我们联想一下初一的时候学的《童趣》以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壑,在这里理解为?
18:山涧。一眼望过去,望不到尽头,绵延不断的。
师:你抓了哪个词?看不到尽头?蔚然而……
生(齐答):深秀者。
师:对了,景深!幽深秀丽!那这个蔚然怎么翻译呢?又来一个,方法?
生(齐答):茂盛的样子。
师:好,那我们就来小结一下。滁州城的山、水、亭,蔚然而深秀(板书秀丽),刚才姚远同学回答的是滁州城四季的风光,抓了一个词,四时之景不同,说明它的景怎么样?用一个词——
生(齐答):多姿多彩
师:多姿多彩!好!(板书:多姿)所以欧阳修这个官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政治坎坷,屡遭贬谪。他从大老远的繁华之地京城,来到这个偏远的滁州,他非常苦闷、抑郁,但是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作为当地的最高长官,他把谁的快乐……
生齐答:百姓的快乐!
师:他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而且他也在滁州秀丽的山水中,排遣心中的一些忧闷,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在第一段中,有一句话,我们是必须要来读,也是这篇传世名文留给我们最著名的一句话,现在我们还在用,现在我们一起来读——“醉翁之意,开始
生(齐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师:是什么意思?我的什么不在酒?
生(齐答):情趣。
师:非常好,我的情趣不在酒,我在乎的是喝点小酒的同时还能享受这我管理的滁州城的什么呀?
生(齐答):山光水色。
师:同学们,你想过没有?他是京城来的官,名山大川踏遍无数,他独以滁州为美,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是谁的滁州啊?
生(齐答):他的滁州。
 四、拓展迁移:
师:好,这种情怀千年来传为美谈,我们来看一则资料(课件出示),同学们,荏苒时光已过千年,时代在变,但是像欧阳修这样的仁人志士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样的情怀和追求在当今的社会还有没有体现呢?这两年来我们国家,有让人喜悦的大事,但是也发生了很多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悲痛的重大事情。想一想,同学们,来,你说——
19:我想起了重庆的一系列的这个公安局长……(全场起笑声)
师:一系列的公安局长?(笑声更大)
19:这个,老师我突然有点紧张啊!(全场笑声)
师:没事儿,我比你更紧张。
19:重庆的公安局长,前公安局长文强,他涉及到黑社会性质的团伙,恶性事件之中,他成为黑势力的保护伞,纵容那些黑社会横行霸道,并且还支持他们
师:这样的官老百姓忧不忧?
生(齐答):忧!
师:愁啊!但是,文强下台没有?有人把他打压下来了吗?
19:有,薄熙来。
师:恰恰说明,有人忧民之忧。你觉得他怎么样?
19:我觉得薄熙来是个好官,他把文强打下来之后呢,他现在是努力为重庆作贡献,重庆现在是一个风景十分优美的重庆,因为他现在正在建设一个项目叫做森林重庆,他把重庆的街道,还有很多的绿化带都重新整合,使得重庆的整体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师:你是重庆市的旅游大使吗?
19:不是。(全场响起笑声)
师:请坐。(全场响起掌声)
师:他用了一个对比的方式,用了一个老百姓痛恨、厌恶的官员,来衬托一名好官,他有没有忧民之忧?
生(齐答):有。
师:再想想看,还有没有?08年的时候,老师不愿意提起这个事情,但还是不得不说。地震之后,余震不断,好像青海玉树地震都是跟汶川的板块断裂有关,但是有一个老人,(有同学示意回答),你来说,是哪位老人?
20:温家宝总理。当时地震完之后,胡主席召开了一个会议,然后温总理是第一时间跑到汶川,到处慰问那些灾民。
师:他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生:当时还是余震不断的时候,还是坚持去了现场,鼓励救援人民,安抚民心。所以呢,也是很忧国忧民。
师:(关注学生发言的特点)他的发言,大家都没有发现,跟唱歌一样?(全场笑声)拉得很长的,我们读书也要这样,忧国——忧民——很棒,很不错!
师:恩,真的是,老总理,年迈的时候,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前往灾区,非常不简单!他能忧民之忧,能不能乐民之乐?
生(齐答):能!
师:老师给大家放一首歌,这首歌的作词人,是我们的总书记。(课件出示对比材料)。在过去的漫长的千年时光中,我们民族,总有一些精神,支撑着我们。不论是什么时代,不论是哪一个有作为的领导人,他都会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我们来看看。(出示材料:八荣八耻歌)
师:这两段文字,相隔千载,你能不能看出某些内涵和联系?(八荣八耻里的爱国)欧阳修治理好滁州,与爱国有什么关系呢?欧阳修一心要把滁州治理好,其实,说明,他治理的是滁州,心中装着的是天下(生答:爱国)。这就是一种爱国!范仲淹也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欧阳修是当官的,高高在上,但是,忧百姓之忧,乐百姓之乐。当他离君王特别遥远的时候,他治理好这个小家,等于也是为了整个……(生齐答:国家)大家啊!
 、小结升华:
所以,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光辉的思想,历经千年时光的洗练,依旧能够灿若星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怎能不为这样的先辈,唱一首赞歌呢!所以,老师在昨晚,写了一首诗歌,歌咏醉翁。请允许老师朗读。(课件出示诗歌,音乐起)
                         咏醉翁
                              
             天下熙熙为立功,最难得者糊涂虫。
             可凭山水与民乐,亦借诗文移世风。
             醒时新修五代史,酣来混迹六一中。
             环滁千古谁余在?闲谈无非一醉翁!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师:同学们,我们也一起来歌咏醉翁,好吗?齐读一遍!
(生齐读诗歌一次)
 
师:同学们,诗歌里介绍了醉翁的一些生平,你能看出来吗?什么是六一?书、文、琴、棋、酒,还有一老翁啊!现在还有2分钟的时间,我们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这篇传世佳作背一背,好吗?开始!
(生自由背诵)
师:有同学起来展示一下吗?好,你来,开始!
2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场下有掌声)
师:非常好!有一个小小的字漏了,山水之乐也
(下课铃声响起)
 
 

 

《醉翁亭记》教后反思
 
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重点、难点)
2、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正确对待挫折。
3、赏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对于难点的突破,借助重温以前训练的方法,即如何从每一层的意思中,找联系点和共同点,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这样做既是与以前的旧知识链接,又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整个分析过程,大部分同学能较好的运用学过的方法分析,个别同学还有更深层次的见解。如:分段,学生们在对段意的共同修改完善中,强化了对知识的把握,提高了归纳能力。在寻找各段之间的关系时,学生既找了其中的关联,即第一段的“在乎山水之间”引领下文的四时朝暮游、滁人游、太守宴、游归各段;又找到了各段的共同点:各段都有“乐”字,“乐”字一线牵贯穿全文。
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研读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也提高了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比教师泛泛讲解效果要好得多,且学生在共同的研读修改中,把技巧固化为了能力。为以后的分析研读打下了基础。
对目标2的完成,是紧接着目标1而来的。学生从文章的线索“乐”字入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的处境,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可谓是水到渠成。从而也受到了有关如何对待挫折、如何对待得失的人生教育。
对目标3的研读,与教师备课时的准备有出入。对本文语言特色的赏析,备课时是着重从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入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
但学生一开始就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直接从修辞、炼字、感情的表达等方面评析的。学生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比较到位,表现了较好的赏析能力。这一点说明以前进行的方法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种基本技能的训练,确实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捷径。这决非是投机取巧,也并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把语文中常规的赏析思路、赏析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用“内行”的眼光去读、去想,让学生从对语文漫无边际的无奈中挣脱出来,一开始就把握准思考的方向,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回答。并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步的提高完善这种的能力。
至于学生没有意识到文中的“也”字和“而”字的作用,正说明此处需要教师的点拨启发。因而,此时我临时设置了一个启发式的题目:
请同学们以第一二两段为例,去掉文中的“也”字和“而”字,品读一下,与原文有何不同?
以前曾接触过比较阅读的题目,应该说解决比较阅读这样的问题,学生并无困难。果然,经教师提示后,学生马上就从好几个角度对去掉“也”“而”后与原文进行了对比评析,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如:
从语感上,“不如原文流畅。”“没有原文的‘味儿‘了”;
从语言的表达上,认为“像诗”;
从文章的感情色彩上看,“得意之情表现的不如原文强烈了。”
在此基础上,就较顺利的把本文语言的特色总结出来:对人、景、物的描写用语准确,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语言,既有诗的凝练韵味,又有散文的节奏,表情达意既含蓄又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了文章的美感。确实是文质兼美的佳作美文。
从此案例中,我得到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辨析、评析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之能更敏锐更全面的感知文章的特色。

上一篇:[录像三个一]“专题复习除杂” 贾恩娣
下一篇:[录像三个一]《金属和金属材料 专题复习》马海燕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