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学习培训 > 正文

骨干教师学习材料二

发布时间:2014-06-09 17:27:51   来源:

 

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意义
作者:吴刚平   文章来源:《教师之友》2005年第1期
一、什么是教育经验
通常,人们对于教育经验的理解容易和教育经历相混淆,因而导致对于教育经验的研究不够重视,或者难以深入,以至于许多重要的教育经验被忽视和埋没,得不到及时的总结、表达和应有的关注。这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自身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浪费,甚为可惜。
    对于经验与经历的区别,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小孩,如果用手去拿一杯开水,被烫了一下,他把手缩回去了。这对他来讲是一种经历。如果他继续重复这一过程,那么他仍然只获得了经历。但如果他意识到不能这样做,被烫是不好受的,是危险的,是应该避免的,那么他就开始获得经验了。这种经验的意义是,认识到某种行为的危害性并开始规避这种行为,这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性经验。如果他进而尝试用手帕或者用其他东西包着这个开水杯,然后再端起来,或者等待开水变凉一点后再用手端开水杯,那么他这时的经验水平就更高一些了。这种经验的意义是,认识到某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行为并开始采取这种行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经验。应该说,这两类经验对于人的行为的改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它们的功能有所不同罢了。
教师的教育经验不等于教育经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我们所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相似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经历虽然有联系,却并不是一回事。教育经验是在教育经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但一旦教育经验产生和形成,它又与教育经历有很大的不同,就在一定意义上从教育经历中独立出来了。没有教育经历,是很难谈得上教育经验的,教育经历是教育经验的基础。但是,有了一定的教育经历之后,并不必然地意味着积累起相应的教育经验。教育经验的丰富和深刻程度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体是否能够在教育经历基础上动脑筋,想办法,不断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消极的教育经验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并采取措施不断避免、减少和消除无效或有害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的教育经验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并采取措施不断地扩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教育经验的基本特征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教育经验大致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必须有教育经历作基础。这一特征提示我们必须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生的、看似平凡和琐碎的点点滴滴,恰恰是我们获得教育经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是具有思维活动的高参与性。这一特征表明,教师要形成和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就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钻研问题,不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不断地有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认识成果的获得,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正是这一特征,导致不同的教师由于思维活动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的不同,即使有相同或相似的教育经历,他们在教育经验的质量和水平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同的教育经历对于不同的教师而言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教育经验。判断教师有没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不能仅仅只看他是否从事了教育教学工作,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不断地产生更加深人的理解与思考,是否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有着三十年教龄的教师并不见得一定比只有十年甚至五年教龄的教师教育经验更加丰富和深刻。因为有了一定的教龄基础之后,教育经验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教育经历的意义了。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要用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爱思考,肯钻研,不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不断找到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新办法、新途径,常教常新,愈教愈精。
三是对教师个体的依附性。也就是说教育经验是依靠教师个体自身积累起来的。这意味着,一方面教师本人的离开、遗忘或者消失,会导致教育经验相应的离开、遗忘或者消失。比如,一所学校如果那几位特别有教育经验的教师离开或调出,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相应地受到冲击和影响,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教育经验本身具有一定的个体局限性,因为个体的教育经验总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具体教育情境之中,它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才能达到更好的澄清、积累、保存、弥补和扩展,进而变成教师群体的财富,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
三、教育经验的意义
教育经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人们都很清楚,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如果没有包括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一大批拥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来支撑,将是无法想象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育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对于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而言,教育经验不断积累和澄清的过程是其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于一所学校来讲,教育经验质与量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经验越丰富,学校的办学质量就越有保证。对于教育系统来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积累、反思和推广教育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说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真正优秀的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都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因为这是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学校充满长久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应该牢固树立这样的观点,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校长也是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自我发展的。为此,我们必须十分强调,关注教育经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般来讲,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或多或少都集聚了一些比较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或优秀教师,这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应该十分地珍惜和爱护。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获得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或被广泛认可的教学成果与荣誉,他们的专业发展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被认为是不很紧迫的问题,可以放在以后,慢慢来。但是,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恐怕更多地是要逐步把重点放在这一部分教师身上。因为,优秀的骨干教师特别是特级教师,他们的专业发展大多进人相对成熟和比较自觉的阶段,他们往往“不用扬鞭自奋蹄”,同时也更容易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但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还需要学校采取更多的措施关注和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自己所工作的学校真实地感受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动力,感受到真诚而具有远见的专业关怀,那么学校发展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我认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建设学习型的学校文化,使优秀教师的个人教育经验能够为更多的同事所分享,转变成为教师群体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共同财富。另一方面,要激活更多的教师去借鉴、创造、积累和表达新的教育经验,让学校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教师。要鼓励和保护每一位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参与和从事校本教学研究,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四、教育经验的表达和分享
    实际上,中小学教师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凡是没有作出理性概括的,往往只是热闹了一阵,开了花不结果,有人说叫“过眼云烟”,不能立起来,难以成为可以共同分享的教育成果。于是,新来的教师只好从头摸索。这是一种巨大的让人扼腕痛惜的浪费。对此,著名教育家刘佛年先生曾经有过深深的感慨。他认为,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理论工作者深人到中小学去,二是中小学教师都能做些教学研究工作。现在最需要的是既懂得中小学教育,又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善于思考的人。事实证明,这样的队伍建设在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和教育发展处于起步或恢复阶段时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十分有效的。他们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索作出了重要的努力和贡献。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的改革逐步深人,学校教育开始走上内涵式发展的专业化道路,尊重差异、弘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基础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时刘佛年先生所说的第二种解决办法可能是更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即中小学教师都应该能够使自己的日常教学过程同时成为教学探索和教学研究的过程。
    在我看来,其中的关键恐怕还在于唤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经验,以文字、音像等物化的方式记录、整理、总结和发表教师的教育经验,从而实现教育经验的澄清、保存、交流和分享,使之成为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每一位教师都可能在表达自身教育经验和分享他人教育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那么,对于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表达和分享教育经验呢?在目前情况下,概念化和叙事化可能是两种表达教育经验的基本方式,而对话则是分享教育经验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把概念化方式与叙事化方式联结起来的桥梁。
    概念化的方式,可以看作是借助于概念对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进行清理,对于我们的教育经验进行归类和整理,从而加深我们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更加自觉地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而叙事化的方式,可以看作是教师讲述自己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就是由教师本人“反思”和“叙述”自己在教育教学探索中所遭遇到的一系列教育事件。透过对教育事件的反思和叙述,教师澄清、积累、保存、丰富和公开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修养和水平。这种研究方式与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更亲近,它所表达的教育经验更容易使有类似教育经历的人通过点醒和认同而达到分享和推广。对话作为分享教育经验的基本途径,包括与他人对话的现场交流、与文本对话的理论阅读和与自我对话的实践反思,对话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和双向交流。一旦离开了平等和双向交流,分享教育经验的可能性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上一篇:骨干教师学习材料一
下一篇:骨干教师学习材料三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