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学习培训 > 正文

关于转发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6-23 17:18:41   来源:

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
 

济教〔2017152

 

中心校,市直各学校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4〕850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教师〔2017〕388号要求,我市于2017年底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发展性测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全面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摸清进度、迎难而上,加快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千方百计、保质保量地办好这一民心工程。

   二、主要任务

   依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实施细则(试行)》要求,于2017年底全面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发展性测评。具体测评时间另行通知。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不断强化“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的组织管理,要切实落实中小学校长是本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安排,加强对辖区内“能力提升工程”的指导和管理,做好测评工作的面宣传

(二)各单位要组织教师全员学习《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实施细则(试行)》和《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分细则》,做到人人熟知,按照评分细则的记分项目做好测评前的各类资源准备,查漏补全,争取全员测评通过。

(三)市教师进修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要认真谋划,完成测评工作的各阶段任务,并发布测评报告。

附件: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实施细则(试行)

 

                        2017531

 

附件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实施细则(试行)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测评对象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专任教师。

  第二条  测评条件

  教师参加测评,须获得由教育部监制、省工程办颁发的“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结业证书”。

  第三条  测评程序

  测评程序由个人申报、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结果公示、证书打印等五个阶段组成。

  1.个人申报

  参加测评教师登录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教师端,登录“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系统”(以下简称测评系统)填写《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申报表》(附件1),填写相关内容,对申请的得分项目须注明评测材料的位置或链接,同时在测评系统中提交以下材料:

  (1)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结业证扫描件;

  (2)云盘分享网址(云盘里应该有日常教学课程资源包、个人空间的截图或者个人空间网址;其中个人空间可以指QQ空间、博客空间等);

  2.审核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专家评审小组对申报人材料进行评定: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测评,并认定相应等级。

  (2)省辖市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测评,并认定相应等级。

  (3)教育厅依托“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对厅直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测评,并认定相应等级。

  3.测评形式

  各级要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体系》及《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分细则》,以网络评审的形式对申请发展测评对象的材料进行量化评分和综合评定。

  4.结果公布

  评定结果由各级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公示、公布。

  5.证书打印

  发展测评获得合格及以上等级者,登录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教师端自行打印证书。

  第四条  测评时间

  各级测评时间自行安排,具体日期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另行通知。

  第五条  评分标准

  评分评准见附件《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分细则》(附件2)。

  第六条  评审过程

  1.专家遴选

  各部门(单位)根据申报人数与学科分布等情况从本地区或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库中遴选评审专家。

  2.专家测评

  专家根据《发展测评评分细则》对测评材料进行评分。

  第七条  测评结果分级

  发展测评分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第八条  测评结果的运用

  发展测评等级证书将作为省级中小学名师、省级骨干教师以及能力提升工程种子教师等评选的重要条件。

  1.省级中小学名师评选推荐等须取得优秀等级证书;

  2.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名师和能力提升工程种子教师评选推荐等须取得优秀等级证书;市级、县级中小学名师评选推荐等须取得良好及以上等级证书;

  3.各地可将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职务)评聘的加分条件。

  第九条  加分政策

  考虑到不同年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对年满50周岁的申报者暂实施加分政策。即该部分教师“最后得分=实际得分×加分系数”,加分系数为1.2

  第十条  测评结果的申诉

对测评结果存在异议的人员,可向市、县教育局师训科提交书面申诉。

 

附件:1.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申报表

      2.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分

       细则

 

附件1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

测评申报表

 

申报者单位所在地区:                     填报日期:        

 

 

 

 

 

 

照片

(一寸

彩色)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结业证书编号

 

教学资源包

名称

 

学段

 

 

 

年级

 

教材版本

 

说明

 

 

 

云盘分享资源包、个人空间资料的网址

 

提取码

如果有提取码请填写

测评材料原创性声明

 

测评申请者郑重声明:

在本次测评中本人所提交的测评材料或作品均是本人的原创性成果,如因材料不真实而导致的一切后果与责任,均由本人承担。

 

   

     申请者签名:

 

            年      

 

                       
 

附件2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展测评评分细

 

一、评分依据

评分细则的基本依据是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二、计分项目

本评分细则的计分项目分为教师的个人空间建设、教学资源(含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后反思4个小项)、教师工作坊研修等三大部分,总分100分。

三、评分指标与赋分细则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评分标准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

考查位置

个人空间建设

15

1.规范性(6分)

1.空间内容与标题相符;至少四个栏目有资源,超链接有效流畅;主题突出,围绕教育教学设计。

3项合格为优、2项合格为良、1项合格为及格、其余为不合格。

3

2

1

0

T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T7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T16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

个人空间

截图或个人空间网址

2.具有所任学科特点;可读性强;内容健康,有较好的信息道德。

3项合格为优、2项合格为良、1项合格为及格、其余为不合格。

3

2

1

0

个人空间建设

15

2.创意性(3分)

3.空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界面美观;多媒体内容的美工与音频艺术设计精致,具有创意。

3项合格为优、2项合格为良、1项合格为及格、其余为不合格。

3

2

1

0

T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T16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

个人空间

截图

或个人空间网址

3.资源建设(6分)

4.资源种类齐全(如视频、文档、动画、音频、图片等)。

资源在5项及以上为优;4项为良;23项为及格;01项为不及格。

3

2

1

0

T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T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T16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

T17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5.资源的数量多。

各资源总数量超过50个为优;30-50个为良;10-30个为及格;010项为不及格。

3

2

1

0

教学资源包

80

4.教学设计(20分)

6.教学三维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高度一致为优;一致性较好为良;欠一致为及格;不一致为不及格。

4

3

2

0

T10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T1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T1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指定的教案

7.教学设计中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导入、学生的组织、问题的设计、课堂训练等基本环节。

4项及其以上为优;3项为良;2项为及格;1项为不及格;其余为不及格。

6

5

4

0

8.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体现了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优势。

融合好为优;融合欠佳为良;融合一般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

6

5

4

0

9.教学设计体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双边互动活动。

很好体现为优;较好体现为良;一般体现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

4

3

2

0

5.教学课件(20分)

10.主题突出;结构合理;逻辑顺畅;课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教材内容。

4项为优;3项为良;2项为及格;1项为不及格;其余为不及格。

5

4

3

0

T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T4 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T5多媒体课件制作

指定课件

教学资源包

80

11.课件设计规范。版面设计和谐美观,布局合理,图文并茂、文字的字号字体得当、导航清晰简捷。

完全规范为优;规范性较好为良;欠规范为及格;不规范为不及格。

5

4

3

0

T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T4 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T5多媒体课件制作

指定课件

12.课件表达规范。内容无知识性错误,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表达规范等。

完全规范为优;规范性较好为良;欠规范为及格;不规范为不及格。

5

4

3

0

13.课件能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并能选择恰当软件,对数字资源素材(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进行处理与加工,创意新颖。

资料优质且合理为优;资料欠优质但合理或资料优质但欠合理为良;资料欠优质且欠合理为及格;资料劣质且不合理为不及格。

5

4

3

0

6.课堂实录(30分)

14.视频画面可视性好;声音清晰。

2项均好为优;可视性好但声音欠佳为良;可视性与声音均欠佳为及格;均差为不及格。

5

4

3

0

T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T6 学科软件的使用

T8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T9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T10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T1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T1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指定视频

15.视频为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内容完整,时间为15-45分钟。

2项均好为优;仅满足后者为良;仅满足前者为及格;均不满足为不及格。

5

4

3

0

16.教学重点突出;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3项均好为优;2项好为良;1项好为及格;均不好为不及格。

5

4

3

0

17.授课过程能熟练应用学科资源;信息技术应用适当。

两项均突出为优;1项突出为良;两项均一般为及格;两项均不好为不及格。

5

4

3

0

教学资源包

80

6.课堂实录(30分)

18.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各教学环节表现好(导入、讲授、训练与指导、总结与复习)。

4项均好为优;2-3项好为良;1项好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

5

4

3

0

T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T6 学科软件的使用

T8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T9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T10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T1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T1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19.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3项均好为优;2项均好为良;1项均好为及格;3项均不好为不及格。

5

4

3

0

7.课后

  反思

10分)

20.对课堂教学及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列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表现的亮点、不足;写出改进方案等。

3项均好为优;2项均好为良;1项均好为及格;3项均不好为不及格。

10

8

6

0

T1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指定 的反思

自主研修(5分)

8.教师工作坊(5分)

21.主持或参加省级、市级、县级教师工作坊的表现。

 

为主持人、工作坊办得好为优;为主持或参加工作坊研修表现较好为良;参加工作坊研修且为合格以上的学员为及格;其余为不合格。

5

4

3

0

T26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发展

T27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四、其他

1.申报者提交的教学资源包要求类别齐全、文件完整。且与本人教学学科专业一致。

    2.此评分细则暂试行一年,之后依据实施效果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需求再对各级指标及细则赋分作优化调整。

 

 

 

 

 

 

 


上一篇:2017年暑期电教培训安排
下一篇:师徒结对帮带,助力教师成长


济源软件开发